蛋再密也有縫
前幾天聽蕭瓊瑞老師的演講,他說:
「認知,就是靠知識來認識他;用眼睛去看的,就是感官的,但是越有知識的,他看出來的感官,也會改變。
不知道有沒有跟各位講過,我跟我外甥,我最喜歡跟他去吃鐵板燒,因為他是當醫師的人,鐵板燒出來的每一道,他都看到高膽固醇,我看每一件都好吃,我就拼命吃光…」。
律師對於同樣的一句話,因為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法學知識背景,在判斷評價上也會不一樣,所以我常會建議當事人就把知道的相關事情,全都說出來,再讓律師來評價。此外,會因為看的角度的不同,比如擔任被告的辯護人、或者擔任被害人的告訴代理人,對於同一件證據的評價,也會有所不同。
畢竟訴訟制度的設計,就是讓兩造各自主張最有利、最強的攻擊、防禦方法,再由法官來做判斷。所以,律師在案件處理上時,也常常會先確定到底當事人的身份?才能夠提供更符合當事人需求的法律意見。
生活上,也常會因為背景知識或角度的不同,而對於物品有不同的解讀。比如說,高雄市調查局在中正路及成功路路口,有一個公共藝術造景叫抽絲剝繭之眼(有興趣的請點選下列網址或親臨現場),其暗喻著調查員抽絲剝繭的處理案件,將案件調查的十分詳盡。但,就被告、或者常擔任刑事被告辯護人的我而言,看到的卻是作品最上方有顆蛋,蛋上有很多的縫隙,當然緊接著想到的就是閩南俚語:「鴨蛋再密也有縫」,案件又再度充滿了希望。我想,這應該是作者始料未及的吧!!
因此,人跟人之間,如果有意見不同時,或許試著去瞭解一下,意見背後的基礎知識背景,或生活經驗是甚麼??對於意見的溝通,應該會較容易些吧!!
(作品網址:http://public-art.khcc.gov.tw/Mobile/ArtWorkDetail.aspx?Cond=d6aabaf4-d9f6-4faf-91ba-91c0fbf2d793)
- Feb 23 Sat 2013 15:06
蛋再密也有縫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