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挑屋】讀後心得
請問如何挑選房子呢?大部分的人會說:
Location, Location, Location
地段,地段,地段。
地震呢?

 

我們關心蛋會不會震壞,我們關心蛋會不會讓隔壁的捷運軌道下陷,

 

但,我們到新屋銷售中心時,我們卻不太會去問這房子的抗震能力好嗎?

銷售人員也很少拿出跟防震有關的相關資料。

所以,我們都有犧牲小我、完成大我的精神嗎?佩服佩服。

 

或許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如何去判斷房子的抗震能力?

 

近日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新書:【挑屋】,推薦序說這本書將深奧難懂的結構,用淺顯易懂的文字,讓大家了解如何從防震、結構安全的角度來挑選房屋,遂將本書借回去拜讀。

 

作者戴雲發是開業的結構技師,專業度有保障。

 

「書中一開始先從九二一地震開始回顧,用著圖片讓大家了解,如果房屋的結構設計不規則,且未在相關部位加強、或屋內鋼筋亂綁、混凝土亂澆置,遇到地震時,會產生甚麼樣的結果。

 

接著就開始說明,正確的結構加強應該如何做;各個柱子、樓板、窗戶的鋼筋應該如綁箍、鋼筋應該間隔幾公分;混凝土應該要多少的磅數、如何讓混凝土在鋼筋內部充分的流動等

 

最後,作者主張及推廣房屋應該有建築安全履歷制度,營造單位透過自主管理及結構技師的檢驗,檢驗營造單位是否有遵守正確做法,並拍照存證,才能達到房屋的安全管理。此外,綁箍鋼筋部分,應該先預鑄構件,透過系統化的方式來做。」

 

光看上述文字,實在很難了解,但,配合書中的照片,約略可以懂百分之八、九十。

 

具有防震功能的房屋,要做到:「小震不壞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」

 

但,施工中的一個小環節出錯,比如說,一個工人的輕忽,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,甚至,有時候地震來臨時,產生災害的原因,其實是人禍,如果當初有專業施工,就可降低損害的發生。所以,作者提議的安全履歷制度,其實是一個可以參考的制度,不過,真的願意實施這制度的建商會有幾家呢?

 

除非消費者本身具備防震的概念及能力,願意考量房屋的安全性,否則建商何需改變呢?也就是說,如果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一昧地只要求低價,一昧地只想房子脫手後可以賺到多少錢,作者希望的建築安全,或許只是一個夢。

 

整本書確實淺顯易懂,不過,隔行如隔山,書中還是有一些專業用語,不容易咀嚼,比如說:坍度過低、剪力牆等,如果作者可以在書的相關位置,做些說明,這本書應該更容易懂。

 

總結來說,整本書是瑕不掩瑜。

 

如果您是想買預售屋的朋友或者想要買屋自建的朋友,這本書可以提供基礎知識,讓您工地時,可以不是看熱鬧,也可以看一點門道。

 

至於要買成屋的朋友,或許剛剛提到的施工過程都已經無法查看,但是問問看銷售中心是否有保存施工的照片,比對書上所提到正確施工的照片,或許也可以提供買屋時的參考標準。

 

最後,據說尼泊爾地區仍會有強震出現,謹祈福並且希望一切安好,災害不再,逝者安詳,生者平安。

 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