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單身的男女來說,據說這是一個組合技。

「要結婚了沒?要生孩子了沒?」

wedding-5156642_1920.jpg


 

通常是每年的過年、中秋,會面臨到的無差別恐怖攻擊,人不分男女老幼,地不分東南西北,每個人都可以嘴一下。

但,即便結了婚、生了孩子,還是有進階的攻擊,嗯,關心。

「什麼時候生第二個孩子?」

 

這本書可以提供完整的思考。

從書名「還好,我們生了兩個孩子」可以知道,作者 汪培珽 當然支持要生二個孩子。但,她也分享那些情況,其實不適合生第二個小孩,比如說:受限於身體狀況,或者神豬級隊友等。

作者分享許多養育二個小孩的美好及辛苦之處,並將她的思考過程,展現給讀者,讓讀者充分判斷。

書上這句寫得很好:

「生不生孩子,問誰也沒用,最該問的人是---自己」

 

如何養小孩不累?

很多人不想生第二胎,其實是太累了。

那不禁讓人問,如何養小孩不累?

答案是,不要養,養小孩一定會累。

養小孩時,有時候常會遇到她/他莫名的堅持。

比如說:

我女兒三歲左右,有一次說要吃海苔,我從袋子裡面拿出來時,不小心撕破了一小角。

VgsL_800.jpg

 

我女兒說,破掉了,不要。

我說,那爸爸換一片。

她說,不要,黏回去。

我說,這沒有辦法黏啊。

她眼眶泛紅地說,我要黏回去。

我用手把屑屑跟完整的的部分捏在一起,然後說,好了,黏起來了。

她說,並沒有。然後開始哭….


 

如果再加上,周而復始的家事地獄,永遠有陷阱的地板,永遠有掃不完、拖不完的地,永遠有洗不完的衣服、碗跟奶瓶。

 

beach-sand-plastic-summer-green-red-414263-pxhere.com.jpg

 

 

但,作者跟一般婦女不同。

她在女兒四歲前,她還是個早出晚歸的職業婦女,她有請家事幫手。等她辭職回家時,她一樣有請。

所以,她有家事幫手同行,可以順利走過家事地獄。

 

她說得很好:

「家事有幫手,媽媽才會有多餘的力氣、才能心平氣和地照顧孩子啊」

但,在高雄找到好的家事幫手,是否容易呢?如果有朋友認識不錯的家事幫手,歡迎私訊啊^^

此外,這畢竟是一筆錢,且請外人幫忙,也不一定見容於傳統的養育子女觀念。

 

不過,在「就因為「沒時間」,才什麼都能辦到:四個孩子,照拿哈佛學位!女醫生分享提高時間密度的33要訣」一書,該書作者為醫生,任職在繁忙的醫院,當時育有二子,大女兒才兩歲,老二只有兩個月大,她仍希望申請哈佛學位並前往哈佛大學,最後,成功獲得哈佛大學的學位。

 

這本書中的作者,在家事方面,也是大幅度的仰賴專業的家事幫手,才有時間跟小孩好好互動。

所以,可以考慮找家事幫手來排除、簡化養小孩以外的辛勞。

當然,如果無法請到家事幫手,三機救婚姻的想法,也是很值得思考的。

 

陪伴跟取捨

有兄弟姊妹的讀者,回想小時候的打打鬧鬧,嘴角大概大會微微上揚,而且,長大後家事或是照顧父母的彼此分擔,原則上都會慶幸自己有兄弟姊妹(註1)。

1522641773-3539807534_n.jpg


 

有個伴,真的很好。

但,如同烏烏醫生在她的粉絲專頁貼文:

「知我者莫若君。我發現比起成為一個母親,我似乎更喜歡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、興趣,在有限的歲月力毫不保留的探索自己的潛能,不為別人,只對自己負責。」(註2)

小孩有個伴,很好,那自己的人生呢?

只能說,有了小孩之後,會更加去思考「愛」。

小孩對父母是一種無私、無條件、單純的愛,那是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的體驗。

在看書時,作者把養小孩的甜蜜的地方,跟養兩個小孩的優點,充分展現,會正向加強生第二個小孩的意願。如果讀者是有兄弟姊妹的,且有好的回憶的話,邊讀就會邊喚醒心中美好的畫面。

加上作者的用字遣詞十分流暢,我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看完這本書。

 

贈書給朋友

書上說:

「人都不喜歡被強迫,人都喜歡有『自己作主』的感覺…

所以爸爸買這本書來送給媽媽,或是媽媽買去送給爸爸,婆婆買來送給媳婦,全都不是上策。我們要讓當事人,當然就是負責生孩子的關鍵人,先生或太太,都是透過第三人才看到此書,一定要在表面上使其認為,生不生孩子,是我自己決定的…

透過朋友送出是一種選擇。找個已經有兩個孩子的朋友,託他們送出,藉口我幫你想好了:『摸彩抽中,我沒用,你加減看看』一定要說得雲淡風輕,不露痕跡。不習慣說謊的,請事先練習一下再出手」

 

如果您身邊有朋友正在困擾這個問題,強力建議您買這本書送給您朋友。

 

林岡輝律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9.10.19

-----

註1:法律人用語,有原則,必有例外。有兄弟姊妹,未必都是美好的事。

註2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r.WuWu/posts/1061340830953697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林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